#我们重新认识了“万能钥匙”
这是一个特别好的类比(关于类比的神奇作用,请翻阅这篇文章,《类比及其方法论》——关注微信公共帐号“学习学习再学习”,后台回复“类比”即可):
- 当你遇到一扇被锁着的门,你应该去哪里找钥匙?
- ……显然不应该是只盯着锁头看,是罢?
若是锁孔里插着一把钥匙,那锁头等于是开着的,不是吗?之所以打不开那扇门,就是因为它是被锁上了的,而开那个锁所需要的钥匙,一定在别的什么地方啊!
当我们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道理,既然那是个需要被解决的问题,它就好像是个被锁上了的锁头,而解决方案就像是钥匙一样,一定不在锁孔里插着,一定是在别的什么地方呢!所以,当我们尝试解决任何问题的时候,只盯着问题看,盯着问题想,盯着问题找解决方案,通常只能是以无奈告终的啊!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注意力除了被各种娱乐新闻占据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被“困扰我们的问题”所占据。
而我们投入了大量注意力之后,之所以最终收效甚微,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关注点仅仅放在了问题本身上。
这其实也是一种用蛮力解决问题的表现。
我一直鼓励大家“学习学习再学习”,就是因为如果方向错了,越努力可能结果就越糟。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用了两周的时间去学习和训练元认知能力。因为只有能够思考自己思维过程中的不足,才有可能纠正,并且试着探索一些可行的方法。
一旦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发现自己正在“只盯着问题本身进行思考”的时候,你的元认知能力就应该被激活,让它告诉自己:
- 不对,我得把我的注意力从问题本身移开,因为解决方案肯定在其他地方……
这绝对是少有人掌握的能力——可它竟然真的很简单:
你已经知道元认知能力的存在,你已经知道如何刻意训练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再往后,调用元认知能力只不过是你生命中的一个习惯而已,如此自然,就好像你渴了就想办法去找水喝、饿了就想办法找吃的一样……
有位读者的类比很不错:
- 调用元认知能力就像系统的“自弹窗口”一样。
了解了原理,知道了训练方法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让它成为一种本能反应。而这必须要经过刻意训练才能完成。
这就好比你虽然升级了操作系统,但是不去使用。或者只使用过去系统的功能,而对新功能不闻不问。那这和没有更新其实一样的,甚至更糟。
其实不光是我们的元认知能力。回想一下这10周我们聊过的话题,你脑子里对这些概念还有多少印象,有多少已经成为了你的习惯。
如果发现有些概念已经模糊,甚至不记得了,不妨回去看一下相关的文章,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总结时机。
最好笑的一个例子是,谈恋爱这事儿,真的很锻炼元认知能力,也很需要元认知能力——没想到,是吗?
你看,小男生谈恋爱的时候,常常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明明刚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之间女朋友就变脸了?!但是,小男生没有经验、没有经历啊!所以,小男生最大的苦恼就是:
- 女生怎么就不能“就事论事”呢?!
(以上的描述中,小男生、小女生,只是一个指称,那句子里的两个词调换一下也是一样的事实,本质上跟性别不是有必然的逻辑锁定关系……另:别觉得谈个恋爱跟财富无关——事实上,若是能长期开开心心谈恋爱,就会省出很多用来伤心难过的时间去做正事儿,你说这事儿跟财富的关系大不大!)
A 生气了,B 以为 A 是因为 X 而气恼,于是,就围绕着 X 这个话题反复解释、劝说、甚至哄逗……对不起,通常这么做很可能只能让 A 更恼火,更生气,为什么呢?
你把 A想象成一扇被锁头 X 锁上了的门,你就知道了,B盯着 X 看,是不可能找到钥匙的,A这扇门就是打不开的……并且,B还要守规矩,不能砸门,不能踹门,不是吗?
钥匙在哪里?我当年是在心理学书籍里找到钥匙的:
对人类这种高级动物来说,有些情绪是对立的,几乎完全不可能共存的。比如,你几乎没办法既高兴又痛苦,既兴奋又低落,或者既感到无聊又感到有趣……
于是,解决方案就相当地简单明了:
- 要是能让对方感到极度开心的话,TA 就没办法痛苦、生气、无聊、无奈…… 大多数人之所以显得“情商低下”(注意,我并不相信“情商”这个词真的有必要存在),“钥匙”在这里:
你真的平时花足够的时间思考过这个几乎最重要的事儿吗?——究竟都有哪些东西、哪些事件可能让对方极度开心?
你想想看,那些从来没有花心思想过这些的人,怎么可能顺手就拿出一个“钥匙”呢?大多数人一生都不做这样的思考,总是临时抱佛脚……唉,难道从来不总结经验教训吗?难道想不明白佛脚上根本就没有钥匙串吗?
再举一个例子,那就是困扰很多人的英语听力。
一说到“听力”,几乎所有人都会把重点放在“听”上,于是花了大量时间去听,结果并不理想。
但实际上听力这个锁头的钥匙并不在“听”上,而是在另一个地方:说。
只要说得出,就能听得懂。
这是放在哪门语言上都通用的道理。你甚至不需要说的标准就可以听得懂,这就好比我国很多地区的人普通话说的并不标准,但是几乎没人抱怨过听不懂新闻联播。
所以你只需要练习“说”,而没必要专门练习“听”。
当年我写《把时间当作朋友》,其实也是用这种“万能钥匙”:
- 遇到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别人盯着问题看,我却能想明白应该去别的地方找钥匙……
等想明白了,却发现时间不够用了——这是问题,是所有人都面临的问题,然后,想想这也貌似不是能通过“管理时间”解决的问题啊!那怎么办?去别的地方找钥匙呗!调用元认知能力把注意力从问题本身移开,持续思考,很快就找到了钥匙:
管好自己就行了,想办法做正确的事情,这个最重要;然后再想办法找正确的方式……哪怕做事的方式错了也无所谓,那毕竟是可以修正的;哪怕效率低下一点也可以接受,毕竟只要做了就有积累……
很多人说,自己没有那么多的积累,现在没有办法找到合适的钥匙。
其实没有人一开始就能轻松打开困扰自己的锁头,更别说有足够多的领域去寻找自己需要的钥匙了。
比如说,心理学虽然是一个隐藏着大量钥匙的地方。但是如果你没有“找钥匙”的概念,即便读到了“对人类来说,有些情绪是对立的,不可共存的”,你也不会想着把它运用到解决恋爱矛盾上。
另一方面,即便你有了这种意识,如果不及时记录自己遇见的“锁头”,可能碰到了合适的钥匙,也忘记了当初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所以平时就要养成记录的习惯。
不论是碰到了什么“锁头”,还是遇到了什么“钥匙”,都要记得记录下来,并且不断回顾总结。
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忘记找钥匙,或是找到了钥匙但忘记了锁头的情形了。
赚钱这事儿也是一样的。民间早就有这样的观察:
- 你追钱,追不上钱,钱追你,你跑不掉……
听着非常气人,也是绝大多数人无法理解的,但,又是最终绝大多数人不得不承认的——真是令大多数人无奈啊!要知道,无奈这个东西,几乎是一切坏情绪的根源。
到了 2016 年,我身边的朋友看到我通过写字赚到了很多钱,不仅赚到了很多钱,还要把那些钱纳税之后再捐出去……可是,在 2005 年的时候,我在网上写博客,真的不是图赚钱才去做的。那时候在网上写字根本赚不到钱,连实际上很容易收割的“注意力”都搞不到多少。那时候我们都是用最朴素的方式在其他地方赚钱(出售自己的时间,或者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时间单价),以便自己可以干一些有点兴趣、且看起来不务正业的事情。
转眼十多年过去,互联网连接了所有人,移动电子支付突然之间便捷到成本几近于零的地步,内容变现突然成了“趋势”,突然之间我们这种善于创作精于制作又会传播的人因为这点技能“轻松地”赚到了钱,甚至还伴随着无数其他的可能性……
但,这背后,还是那把“万能钥匙”在起作用:
别人都盯着钱看,我也觉得钱是个问题,但我觉得解决方案一定在其它的地方……最终,我认定能力更重要,盯着自己的能力看,盯着自己的能力成长才是真正的“钥匙”啊。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个“财富”专栏几乎不怎么谈钱。
并不是因为我们刻意回避问题,而是因为:
- 总盯着钱的人,通常赚不到钱。
真正赚到钱的人,通常都会把注意力放到自身能力的提高上。我相信这一点,也是这么做的,我也相信通过我“固执地”不谈钱,能够让大家知道这其实才是对赚钱最有帮助的。
如果你能合理使用自己的注意力,试着活在未来,并且刻意打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估计想要赚不到钱也很难。
在起点上,我不仅是有缺点的,甚至是有缺陷的,即便是今天我也经常很认真地说,“我其实是个残疾人”——这不是自贬,这也不是开玩笑,我是真的如此认为。但,我身边的人都知道,我就是个从来都处于学习状态的人,我就是个从来都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人,于是,我从来都处于这样的状态:
正在一点点变得更好……
(你还记得之前看到的那句话吗?“要关注价值而不是价格”?我猜你可能要翻好久才能找到那句话的……)
这一周,我送给大家的是一把“万能钥匙”,这把万能钥匙是这样的:
- 当你遇到被锁上的锁头的时候,要想到你应该去别的地方找钥匙……
这把万能钥匙可以用在很多很多地方,“用法多端”——跟诡计的用法一样多端。
比如,很多人苦恼自己的英文遇到了瓶颈,于是他们想要去背海量的单词啊什么的……可是,钥匙其实在别的地方:“他们的语文(即,自己的母语)就很差啊!”
再比如,很多父母苦恼,“这孩子怎么就这么没耐心呢?!” 可是,他们作为父母就是没有耐心的,孩子其实是在复制父母的行为啊!
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讲,很多认为“这世界太不公平了”的人,其实从未想过那很可能不是这个世界的问题,甚至不是公平不公平的问题,而是 TA 是否配得上被公平对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