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13 lines (111 loc) · 14.9 KB

2016-12-26.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13 lines (111 loc) · 14.9 KB

#我们重新认识了“刚需”

若是你肯仔细想想,就会知道了,“刚需”这个东西,本质上来看,根植在价值观上——价值观几乎决定一个人的一切,这事儿我们早就知道了。

你想想看,那些“表现型人格”(Be-Good Type)的人,因为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当前在别人面前的表现,那么,“成功”这个状态,是他们的“选择”,是他们的“刚需”,他们时时刻刻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表现得足够好,成功这个状态当然是最令人向往的了。

与之相对,少数“进取型人格”(Be-Better Type)的人,因为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变化、自己的进步,所以他们并不在乎,或者说“没那么在乎”自己当前的表现;他们知道任何学习、改变、进步,都是有个过程的,在早期的时候步履蹒跚、跌跌撞撞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持续刻意练习,就一定会有进步与变化,最终都会好起来的。

所以,进取型人格的人,很容易理解、接受、并直接开始践行这样一个观念:

成功只不过是某一时刻的状态;成长才更重要,成长才是真正的刚需。

这两种人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在表现型选手的眼里,这个世界只有“成功”和“失败”。在此之间,并没有任何中间状态。

而在进取型选手的眼里,他们知道成功和失败,只是某一刻的状态,在它们之间还有无数个过渡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长”。

所以对于表现型选手来说,如果不能成功,那就一定意味着失败。所以当他们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时,多半都会选择放弃。

但是进取型选手则不然。他们知道除了失败跟成功之外,自己还有一个状态:

不断成长,不断接近成功。

正因为他们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不会过度失望。每天进步一点点,最终也就到达了目的地。

你看,“你的价值观决定你的命运”,这话一点都不过分。经过这么久,你早就知道了,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这样的:

金钱>时间>注意力 成功>成长 现在>过去>未来

而如果你的价值观竟然是这样的:

注意力>时间>金钱 成长>成功 未来>现在>过去

那你的选择自然就会发生变化,而你的“刚需”自然而然地就与其他人不同。

不妨让我们来看一个也许会让你震惊的例子罢。对于“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最终赚不到很多钱”这个“终极问题”,我有个这样的解释:

因为赚钱对他们来说其实并不是刚需。

绝大多数人的刚需是什么呢?

大多数人的实际刚需是花钱,而不是赚钱。

仔细观察一下罢,“发财”几乎是所有人的梦想,他们以为“发财是刚需”,可他们的想法暴露了真相:

等我发了财,我就 _ _ _ _ _ ! (请填空,反正你早就听到过一大堆。) 你看,“发了财之后最想做的事情”才是他们真正的刚需。

对他们来说,发财只是手段,花钱才是目的。

观察一下就知道了,这世上只有少数人“花钱是为了赚钱(投资)”,而绝大多数人是这样的:“赚钱是为了花钱(消费)”。这不是玩绕口令,这是“朴素的逻辑分析”。也正是这个差别,最终造成了人群之中财富分配上的巨大差异。

首先,我们要达成一个共识:

刚需可以主动选择的,而不一定是天然的,一成不变的;更进一步,刚需这东西常常就不应该被动接受。

若是顺着天性,懒惰是刚需、贪婪是刚需、嫉妒是刚需……七宗罪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刚需,不是吗?所以,我们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讲,一切的进步与成长,都是“重新选择刚需的过程”。

我们生来就是不完美的。

很多天性都带有本身的缺陷。就像上面说的,懒惰,贪婪,嫉妒都是我们天生带有的属性。如果任由它们决定我们的生活,那结果会很糟。

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大脑和思维,我们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这个专栏的读者们,还有那少见的元认知能力。

这些都是我们克服天性缺陷的重要工具。

虽然每周我会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工具,但是不代表把它放到工具箱里,你的工作就结束了。

工具使用的熟练度,一定与它的使用时间成正比。所以如果你想摆脱天性带来的束缚,就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这些工具。

“知道我可以选”,这个“元认知”极度重要。人们总是误以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殊不知,“身不由己”更多的时候只不过是假象——你想啊,就连自杀这事儿,最终都得选个死法不是?

事实上,我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就提到过这个观点:

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的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残酷的虐待。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与思考后,他明白了一件事情: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在最艰苦的岁月,他选择积极向上的态度,“让自己的心灵越过牢笼的禁锢,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翱翔”。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一章:“醒悟”。

要把这句话刻在自己的脑子里,只字不差地背下来,时不时拿出来把玩,时不时拿出来掂量: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只要这句话刻在你的脑子里,你就直接干掉了 99% 的人,他们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所展现的懦弱、纠结、迟疑、愚蠢,以及事后的懊恼与追悔莫及,首先可能是因为选择错误,更多可能是因为“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选择的自由”,更别提什么“选择的勇气”了。

其次,在众多“正确的刚需”之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什么?

耐心

耐心是一切成长的刚需。心理学家建议家长们说,教小孩子养植物,比教小孩子养动物好,为什么?因为养植物更需要耐心,植物的成长往往没那么快,并且很少给出“直接反应”。你自己一生要活很多辈子(七年就是一辈子),就是很多年,七八十年总有罢?在这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节点,你都会觉得总体上这是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耐心,那么长的一条路怎么可能走好?(倒是有一点可以彻底放心:有没有耐心都可以走完的……)

每个人都想成功,这一点没有什么错。

但是大部分人在描述自己的目标时,总是会不自主地遗漏一个前提条件:

马上……

虽然嘴上不说,但是看他们的表现就会知道,他们对于达成目标这件事有多么心急。 做了两天没有显著的效果,就想要放弃;练习了三天感觉痛苦,就想要换一个方法。

几乎所有的半途而废,最终都可以归结到这一点:

短期期望过高。

这就是典型没有耐心的表现。

如果想要达成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先培养“耐心”的刚需。否则只是不断地重复过去的经历,不会有任何的进步。

为什么以一个《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为标题的专栏,很少提钱?就算提到,也是开始很久之后?道理很简单、很明显(当然最终只有少数人这么认为):

财商的培养,显然是最需要耐心的;

并且,与财富相关的一切重要技能都“看起来”飘渺甚至虚无……

也正因为“看起来”与财富关系不大,才导致绝大多数人不重视,甚至干脆不知道自己可以学、应该学、可以练、应该练。

进而,若是一个人没有耐心,就不大可能从一大堆“看起来并不相关”的技能中剔除那些“果然不相关的东西”,找到“看起来不相关可实际上至关重要的技能”,然后进行刻意训练。

甚至,即便有人帮他们指出那些“实际上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技能”,他们也会因为缺乏耐心而无法体会到那些技能的重要或者不可或缺,于是随时都可能放弃磨炼,而后“印证”自己的感觉:“看,果然没用罢!”

没有耐心的人什么都干不成。怕麻烦的人会麻烦一辈子。为什么有的人更有耐心?为什么有的人更不怕麻烦?实际上我们早就讲过了:有的人活在未来。

只有活在未来的人才有真正的耐心,换言之,一个人的耐心有多大,只要看他活在多久之后的未来。

更多的人短视,不是吗?短视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想“马上生效”,甚至,“马上生效”对他们来讲是“绝对的刚需”,如果不能“马上生效”,甚至,哪怕是“感觉不能马上生效”,他们就会立刻放弃。

弄明白了“选择意识”与“耐心”的重要性之后,还需要再深入思考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

现状

我们这个群体反复强调“活在未来”,可是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你有没有发现,做到“活在未来”其实真的非常困难?——当然了,若是那么容易做到,岂不每个人都活得很好?你还记得吗?你第一次读到“每天都要深入思考未来”的时候,你有多么地震惊于“这么显而易见的正确的道理怎么还需要别人来提醒我?!” 你还记得吗?那几天你天天都精神抖擞,好像已经重生了一样……可为什么这才没多久过去,若干个星期而已,你和很多人一样,正在被一个念头折磨着:“天呐!这事儿我都忘了好多天了!”

对很多人来说,“现状”就好像是“地心引力”,时时刻刻拖着你,让你根本飞不起来,更别提“飞出去”了。

现状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现状这个东西会让那么多人无法思考未来,无法成为“长期成功投资者”,而最终沦为“短期投机失败者”呢?为什么现状这个东西会让那么多人变成目光短浅的状态,而不是“高瞻远瞩”呢?

所谓的“现状”,本质上来看,无非是“过往的积累”。

如果这样理解所谓的“现状”,你就明白了,若是“现状”不令人满意,那么肯定是“过往的积累不够”而已。目光短浅的根源,总是一样的:

急切地想要改变现状。

现状越差,越没有积累,就越急切。又因为积累这个东西,谁都没什么办法像变戏法一样弄出来,于是,在面临“要么认了”、“要么从现在开始积累”这种极为难受的选择之时,有相当数量的人最后直接选择“铤而走险”。

其实很多道理已经有了非常朴素的解释,但是因为它太过“耳熟能详”,所以被我们忽略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通过合理的比喻,让它再次引起你的重视。

比如不要急于改变现状,这就有点类似于“不要想摆脱地心引力”。只要我们还活在地球上,你就无法逃脱地心引力的束缚。

所以当你接受了这个现实之后,你就会把目光从“现状”移开,去别的地方“找钥匙”。

当你知道,任何现状都是过去的积累导致的,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活在未来,并且为未 来的“现状”而努力。而不会仅仅纠结于过去失去的机会,抱怨过去做错的事情。

有些人会抱怨自己的父母,哀怨自己的命运,恨自己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可是他们其实换个角度想就明白了:如果自己最终是个有足够积累的人,起码他们的下一代就不用再抱怨自己的父母,不用哀怨自己的命运,就算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管它是金是银、是铜是铁,终归可能起码含着个钥匙呢!

你看,若是我们把“现状”清楚地定义为“过往的积累”,那么我们就明白“马上改变现状”要多难就有多难了——难到实际上根本不可能的地步,因为最多,我们只能做到这么一件事儿:

把当下作为新的起点,开始积累,着眼未来,活在未来。

你还记得罢?我们早就“戒掉了抱怨”,而现在你更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对现状不满其实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因为“不满”本身,并不增加任何积累!

最后,就是把这几样东西结合起来应用了:

你从来都知道自己最终还是有选择的自由;

你知道要靠耐心活在未来;

你知道现状是积累,你知道对现状不满是无意义的,所有的解脱,最终都只能靠积累……

好了,基于这样的认识,基于这样的价值观,你就能运用另外一个“终极武器”了:

选择正确的“难受”。

我们不妨用二分法来再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这样大家看得更清楚一些。

我们把事情按这两个维度来分。一个维度分为“正确的”和“错误的”,另一个维度分为“困难的”和“容易的”。

我们的选择标准应该落在第一个维度,而不是第二个维度。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事情是错误的,那不管它多容易,我们都不应该做。因为这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积累。

反过来,如果一个事情是正确的,那不管它多困难,我们都应该做。即便做的不好,这对我们也是正向的积累。等到成果积攒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发挥它的作用。

在财富这个事儿上,最初在起步的时候,“没钱花”和“赚不到钱”都是很难受的。但,你仔细想想就知道了,解决前者会让你赚到多少钱都留不下什么,解决后者应该更重要。于是,把注意力放到解决后者上,养成“赚不到钱”就很难受的习惯,再加上你其他的正确价值观的自然选择,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得到很多“自然而然的正确结论”,进而产生很多“必然生成好结果(甚至是惊喜)的行动”:

赚不到钱是因为能力还不够;

一切能力都是可习得的,只要有足够的耐心;

假以时日,我会收获越来越大的……

你也经常见到(肯定是更多地见到)这样的想法:

赚不到钱是因为这个社会不公平(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在其他地方找问题);

干什么都白搭,因为这个世界根本就不会变的;

于是,或者是“就这样罢”,或者是“铤而走险”……

在习得任何技能的时候,都有难受的地方,选择正确的难受常常是关键。

再比如,当你学习英语的时候,发音很差,你就得选择:

因为自己没有进步而难受(再多说一点,再多练一点);

因为害怕别人嘲笑你而难受(干脆不说了、干脆不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