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件测试中:压力测试(Stress Test),也称为强度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是模拟实际应用的软硬件环境及用户使用过程的系统负荷,长时间或超大负荷地运行测试软件,来测试被测系统的性能、可靠性、稳定性等。
- 通过压测 (模拟真实用户的行为),测算出机器的性能 (单台机器的
QPS
),从而推算出系统在承受指定用户数 (例如 100W) 时,需要多少资源 - 在上线前为了应对未来可能达到的用户数量的一次预估(提前演练),压测以后通过优化程序的性能或准备充足的机器,来保证用户的体验
压力测试 (Stress Testing) | 通过强负载(大数据、高并发) 测试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
并发测试 (Concurrency Testing) | 通过模拟很多用户同一时刻访问系统或对系统某一个功能进行操作,来测试系统的性能并从中发现问题(并发读写、线程控制、资源争抢) |
耐久性测试 (Configuration Testing) | 通过让系统在超负载状态长时间运行发现问题(内存泄漏、数据库连接池不释放、资源不回收) |
并发 (Concurrency) | 一个处理器逻辑上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
并行 (Parallel) | 多个处理器物理上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
QPS (Query Per Second) | 服务器每秒钟处理请求数量 |
TPS (Transaction Per Second) | 服务器每秒钟处理事务数量 |
请求成功数 (Request Success Number) | 请求成功的数量,一般条件是 statusCode == 200 |
请求失败数 (Request Failures Number) | 请求失败的数量,一般条件是 statusCode != 200 |
最大响应时间 (Max Response Time) | 所有请求响应的最大时间 |
最小响应时间 (Min Response Time) | 所有请求响应的最小时间 |
平均响应时间 (Average Response Time) | 所有请求响应的平均时间 |
CUP 利用率 (CPU Usage) | CPU 利用率 = 1 - 空闲时间 / 总时间 |
内存使用率 (Memory usage) | 使用与空闲各自占比、交换页 |
IO (Disk input/ output) | 读写速率尽可能 <= 30% |
网卡负载 (Network Load) |
访问 | 解释 |
---|---|
PV (页面浏览量 Page View) | 用户每打开 1 个网站页面,PV+1 , 同一页面打开多次,PV 递增 |
UV (网站独立访客 Unique Visitor) | 相同用户访问,只算 1 个 UV , 不管访问多少个页面 |
二八原则: 80% 的访问量集中在 20% 的时间 (这段时间就是峰值)
公式: (PV * 0.8) / (每天秒数 * 0.2) = 峰值 QPS
假设: 网站每天 UV 100W
,PV 3000W
,峰值 QPS 是多少?
(30000000 * 0.8) / (86400 * 0.2) ≈ 1389 (QPS)
假设: 单台服务器的的 QPS 是 69,至少需要多少台服务器?
1389 / 69 ≈ 20
常规的操作是把服务器压测挂掉,或者把某个服务压测挂掉,但是事实上,超过一定的延迟之后,即使响应正常,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应用已经等于不可用了。
- 压力测试硬件环境尽可能接近生产硬件环境 (尤其是各类参数调优)
- 压力测试数据尽可能接近生产数据
- 使用固定 QPS 压测,以阶梯形式逐渐增加压测 QPS,如 1000 ->
每分钟增加 1000 QPS
- 压测过程中观察系统的延迟是否异常
- 观察系统的 CPU 使用情况
- 如果 CPU 使用率在达到一定值之后不再上升,反而引起了延迟的剧烈波动,大概率是发生了阻塞
- 如果 CPU 上升较快,未达到预期吞吐就已经过了高水位,则可以重点考察 CPU 使用是否合理
还有使用 ab
, wrk
做压力测试? 可以换一个更加 Go 原生
的命令行工具: hey 。
hey
是一个向 Web 应用程序发送一些压力负载的测试小工具。
# 安装
$ go install github.com/rakyll/hey@latest
# 查看使用帮助
$ hey --help
# 输出如下
Usage: hey [options...] <url>
Options:
-n 请求数量,默认 200
-c 并发数量,默认 50
...
...
# 测试 Go 官网,并发数量 20, 请求数量 200
$ hey -n 200 -c 20 https://go.dev/
# 输出结果如下
# 概述
Summary:
Total: 10.3690 secs // 总时间
Slowest: 6.2163 secs // 最大响应时间
Fastest: 0.2779 secs // 最小响应时间
Average: 1.0077 secs // 平均响应时间
Requests/sec: 19.2883 // 每秒请求数量
# 响应时间分布
Response time histogram:
0.278 [1] |
0.872 [179] |■■■■■■■■■■■■■■■■■■■■■■■■■■■■■■■■■■■■■■■■
1.466 [0] |
2.059 [0] |
2.653 [0] |
3.247 [0] |
3.841 [0] |
4.435 [0] |
5.029 [0] |
5.622 [0] |
6.216 [20] |■■■■
# 延迟百分位
Latency distribution:
10% in 0.3719 secs
25% in 0.3979 secs
50% in 0.4489 secs
75% in 0.5019 secs
90% in 5.8198 secs
95% in 5.9774 secs
99% in 6.1932 secs
# 链路耗时详情
Details (average, fastest, slowest):
DNS+dialup: 0.3829 secs, 0.2779 secs, 6.2163 secs
DNS-lookup: 0.0228 secs, 0.0001 secs, 0.1513 secs
req write: 0.0000 secs, 0.0000 secs, 0.0001 secs
resp wait: 0.3126 secs, 0.2457 secs, 0.6538 secs
resp read: 0.0149 secs, 0.0005 secs, 0.0648 secs
# 响应状态码分布
Status code distribution:
[200] 200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