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7 lines (35 loc) · 4.64 KB

1037-How I got to 200 productive hours a month.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7 lines (35 loc) · 4.64 KB

How I got to 200 productive hours a month

source: https://qotoqot.com/blog/improving-focus/

湾区日报 2017/10/11 第1037期

一个月你有多少有效的工作时间?100-120个小时我觉得应该是大多数人的答案,但是作者一个月照他所说保持了200个小时的高效工作,一天算下来是超过6小时在干活,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架构在三个层次上依次搭建:环境,身体和精神。

环境

对能造成干扰的活动设置阻力;比如删去那些社交网站的浏览记录,并使用另外一个浏览器;在我看来断网是营造最有生产力的环境的基础。作者还提到使用两个不同的设备,一个是专门工作用的,一个就是闲暇时间的玩乐设备;我们的坑王马丁老爷爷写作时就用一台DOS系统的电脑。而对于闲暇时间的设备,那标准就是不要订阅什么重度频繁的邮件啊(比如工作),又不要看什么新闻app,因为都会有提醒。政治事件或者什么明星八卦这种无意义的事情,你从中能得到什么?除了占据你的大脑,而大脑应该让那些我们能改变或者影响的事情所占据。

把手机上那些app提醒都关掉吧,把那些可以在玩乐设备上使用的app都卸载吧。你又不是记者,不需要时刻盯着FB,TWITTER。但是对于生活在国内的,可以卸载微博,但是绝对不能卸载微信,微信真的是从工作到生活的全方位接管。但是我觉得其实也是可以的,因为我们还有手机啊。如果一个人真想联系你,着急的话打电话才是最快的途径。手机应该远离你的工作台,确实如此,因为你就是时不时的想去碰它,看一下有什么新的消息,这就是分心。

如果以上想法让你觉得不舒服,恭喜你,你已经对这些投币机式的无限娱乐模式上瘾了。这些app后面的市场人员不关心你是什么,你人生目标是什么以及你的生产力,他们关心的是利润的最大化。他们通过尽可能多的对脑内的奖励区域进行刺激,这个区域在willpower的Chapter5里有提到,只是会让人不停的刺激它,跟最后拿到奖励所感觉到的区域不一样。所以这是个选择,选择是获得自由和GTD还是浪费多年时间在这以打着有趣和保持联系的幌子的注意力陷阱上。

在做计划的时候,作者的方法是

  • 任务分解,这样比较清晰一天能完成什么,也会避免任务太大,畏难情绪
  • 把那些简单无趣的任务放在晚上大脑疲惫的时候,但是我正好相反,晚上最有状态,考虑反过来
  • 在睡觉前做好明天的计划

把时间分成两块,每块个三个小时,间隙时间放松。在这三小时内,不允许任何打扰,关掉各种手机提醒;如果没有独立的工作室,可以用共享工作空间。

总结

  1. 在手机和工作站上卸载所有的娱乐和新闻软件
  2. 关掉不重要的推送通知,远离手机
  3. 娱乐设备和工作设备分开
  4. 消除社交和新闻的噪声影响
  5. 把大的任务分解成小的,并在睡觉前做好任务
  6. 把一天时间分块,并且保证不被打扰

身体

不要为了一些短期的deadline而耗费自己的身体。

充足的睡眠,我是至少8小时人士,其实午睡是个很好的习惯。

每小时3-5min就提醒你起来走动的app安一个,腾讯管家就有的。

在午间的时候,最好出去走走,换换脑子,休息一下。作者风雨无阻!!!

注意饮食健康,少盐少糖,少喝可乐多喝水喝茶,在家吃饭。。。

最后一点,注意室内空气质量,😄!!!

思想 精神

单纯依靠自律和意志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是坚持,很多事情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看见结果。

观察自己的思想,根据不同的状态处理不同的任务。找到自己的思想规律,比如听什么音乐最快进入状态,面对棘手的问题,解不出来的难题,喜欢听什么音乐。当完全沉浸其中,又喜欢什么音乐?

拖拖拖拖延症,对我来说更多是害怕失败,害怕失望,又懒得动脑筋。这些原因都会造成人特别想去刺激大脑里的那个奖励区域,也就是会不停的刷微信,微博,看朋友圈。而不是开始行动,对自己的长远目标有益。

其实Willpower那本书里提到,不要关心这些feel,什么道德层面的奖励,而是关注在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去执行就好。

Meditation锻炼自己发现那些噪音的能力,并让自己的mind关注在真正的目标上。

做那些有结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