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mmit

Permalink
Merge pull request #15 from bennytai/Dev
Browse files Browse the repository at this point in the history
vol.5 first commit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anguschiu1 authored Oct 23, 2018
2 parents 71d7888 + 8661498 commit 524af5c
Show file tree
Hide file tree
Showing 21 changed files with 506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2 changes: 2 additions & 0 deletions README.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13,6 +13,8 @@

[思考香港系列 4:《雷動: 策略的思考》](https://github.com/bennytai/HongKongReflections/releases/download/v4.0/HongKongReflections-04-v1.0.pdf)

[思考香港系列 5:《抗爭: 靈性的思考》](https://github.com/bennytai/HongKongReflections/releases/download/v5.0/HongKongReflections-05-v1.0.pdf)

## **作者**

![alt-text](./images/profile_pic.jpg "戴耀廷")
Expand Down
21 changes: 21 additions & 0 deletions SUMMARY.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141,3 +141,24 @@
* [54 以策略投票破不民主制度](思考香港4/54--以策略投票破不民主制度.md)
* [55 新時代已來臨](思考香港4/55--新時代已來臨.md)

-----
* [思考香港5:《抗爭: 靈性的思考》](思考香港5/README.md)
* [前言](思考香港5/前言.md)
* [1 勇氣](思考香港5/1--勇氣.md)
* [2 謙卑](思考香港5/2--謙卑.md)
* [3 正義](思考香港5/3--正義.md)
* [4 節制](思考香港5/4--節制.md)
* [5 温柔](思考香港5/5--温柔.md)
* [6 忍耐](思考香港5/6--忍耐.md)
* [7 喜樂](思考香港5/7--喜樂.md)
* [8 尊重](思考香港5/8--尊重.md)
* [9 善良](思考香港5/9--善良.md)
* [10 寬恕](思考香港5/10--寬恕.md)
* [11 聆聽](思考香港5/11-聆聽.md)
* [12 信任](思考香港5/12--信任.md)
* [13 信心](思考香港5/13--信心.md)
* [14 憐憫](思考香港5/14--憐憫.md)
* [15 愛](思考香港5/15--愛.md)
* [16 和平](思考香港5/16--和平.md)
* [結語](思考香港5/結語.md)

27 changes: 27 additions & 0 deletions 思考香港5/1--勇氣.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27 @@
# 1 勇氣

面對強大的專制政權,要抗爭,首先需要的,是勇氣。但在說甚麼是真正的勇氣前,要先攪清楚甚麼不是勇氣。

有些人看見一些不公義的事,心裏會很憤怒,但他會很理智地計算得失。若是站出來對抗不義,自己會受多大影響,行動能有多大果效。在計算之後,往往因為得的總不及失,且成功機會渺茫,那麼即使心內有多不平,最後還是沒有行動。害怕失去是勇氣的相反。

但也有些人看見不公義的事,在裏面會湧起一陣衝動,要去伸張正義。看見那幾十枚催淚彈,不少人都非常憤怒,因而走上街頭。在那一刻,他不會想到太多後果,也不會計較自己的安危,只是感到不能讓這些不義的事繼續。人也未必知道自己所做的能如何帶來改變,只知道必須在那一刻衝前去,怎也要做一些事。不過,這不是勇氣,只是一股血氣衝動。

勇氣並不是心裏沒有任何害怕的感覺,若人完全沒有懼怕,那根本不能顯出勇氣。勇氣是即使心裏感到非常懼怕,但因著一種由內而產生的力量,令他能超越懼怕的感覺,不再被將會失去一些他很重視的東西的恐懼感拉住,有力繼續向前走下去。因此,有勇氣的人,面對兇惡的前路,甚至有巨人擋在前面,手腳會抖震,但由裏湧出的力量會讓他重新得力,可堅定地向公義邁進。

## 愛裏沒有懼怕

當恐懼強烈至一個程度,可從心理到生理把整個人癱瘓,令人不單不能向前走,甚至連逃走的力氣也失去。勇氣使人能克服恐懼,不是把恐懼消滅,而是由內產生出力量幫助人勝過恐懼。恐懼在那一刻好像不存在了,但事過後,人會驚異自己為何能做出之前絕想不到會敢做的事。但人怎樣才能有足夠的勇氣呢?唯有愛!

好像父母在見到子女身陷險境時,會生出莫大勇氣去保護子女,甚至連犧牲自己寳貴的生命也不怕,因所愛的,對他來說是更珍貴。恐懼的威嚇雖依然大,但在愛面前,變得相對渺小。愛越深,勇氣越大,所能克勝的恐懼也能越大。

在威權時代,要繼續為香港爭取民主與公義,打壓必會越來越大,抗爭者會失去的,也可能會越多。若對香港這地及人愛不夠深,很難孕育出足夠的勇氣去戰勝恐懼,因此抗爭下去也會越艱難。

對基督徒來說,還有另一種愛能幫助我們勝過恐懼,就是主耶穌基督的愛。信徒在抗爭路上與主同行,深信無論遇上甚麼患難、困苦、逼迫、飢餓、赤身露體、危險、刀劍,主的愛也必不離棄我們。當我們的心感應到被主的愛擁抱,就能生出更大的勇氣去克勝恐懼,有力抵擋巨人的打壓,即使倒下了也能再站起來,承受百般苦楚亦能熬得過去。

## 心中無盡的力量

由小到大,我自知不是一個膽大的人,媽媽常提起小時候我見到警察就會怕得要命。四十八歳前,我絕沒想過自己會做著現在的事。過去參與公眾集會,即使要走上台,我也只會是站在最後面,更不要說竟敢發動一場公民抗命運動去挑戰中共了。不少人說我很大膽,甚至是膽大包天,竟然不怕中共的秋後算賬。

我承認,我是有著莫大勇氣,但我絕對不是膽大。多少次,我是怕得要死。開始推動「佔中」後不久第一次收到恐嚇信件;在旺角街頭被一些看來是黑社會的人指罵;讀到親中報章數不清的文章對我的惡意攻擊;從不同途徑收到訊息都說中共必要把我去之而後快;催淚烟嗆得淚水直流;到警局自首;被再次拘捕;被檢控;有人舉辦公眾集會要大學把我辭退;政府就我的言論發讉責聲明…內心的恐懼有時會大得令我手腳戰抖。

起先我只能「頂硬上」,因已騎上虎背,但也知這絕不能持久。但當我快要支持不下去,心中湧出了一股力量,把軟弱的手腳托住,讓我能重新站起來,甚至使我有力飛翔。若沒有了這心中的力量,在恐懼的巨大壓力下,肯定我會立時倒下來。幸好主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即使恐懼依然強烈,我有勇氣,也就是心中那股由上而來的無盡力量,繼續走那漫長的抗爭之路。
25 changes: 25 additions & 0 deletions 思考香港5/10--寬恕.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25 @@
# 10 寬恕

簡單說,寬恕就是不再追究那曾做出不當行為令你受傷害的人。寛怒並不需要你忘記行惡者的不當行為,反是要把它清楚地宣講出來讓人能記著,並譴責行惡者的不當,只是之後你不再以行惡者曾對你做過的傷害,對他抱持負面態度。

有人說寬恕其實是被害者向行惡者送出的一份禮物,是一份使人得自由的禮物,可令行惡者不再被過去曾做過不當行為而有的歉疚所繼續捆綁著,心靈上重得自由,也同時令被害者可從怨恨、苦毒中釋放出來。要完成寛恕整個過程,要被害者願意送出這份寬恕的禮物,也要行惡者願意把禮物接過去,就是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向被害者道歉、及在可能範圍內作出補償。因此,寬恕是有條件的,就是行惡者的真心悔改。

既得利益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利用不公義制度所賦予的權力,直接傷害了很多人。一些旁觀者容讓制度性的惡發生而不發一言,也間接地傷害了很多人。正因這些惡,我們才起來抗爭。但抗爭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去報復,而是要把社會中的不公義除去。所以,抗爭者必須學習寬恕,那才能讓社會有一個新的開始。不然,即使抗爭能最終成功,那也只是讓另一種惡替代了原先的惡、被害者與行惡者對換了位置而已。唯有寛恕,才能打破不公義的惡性循環。

## 七十個七次

要寬恕曾傷害你的人,真要實踐出來是非常困難的。能真誠地送出寬恕的禮物,人要先有公義、謙卑和善良的心。若連不義發生了也不自知,人自然不覺得需要去寬恕。自高自大的人亦不懂寬恕,因他看不起那些犯錯的人。送出寬恕的禮物,就是向那曾傷害你的人釋出善意,如他願意承認錯誤把禮物接過,就能從曾作的惡中釋放出來。但很多人不能寬恕,是因他還沉溺於仇恨,甘願被怨憤充滿而不願走出來。

對基督徒來說,能寛恕是因慈愛的主願意寬恕我們。沒人能否認,我們都曾做過錯誤的事,也曾傷害過別人,更重要是我們都曾傷害過那道成肉身、為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的主耶穌基督。主是很願意送給我們這份來自天上的寬恕,讓我們能與祂重建和諧關係。但若要接過這份來自天上的禮物,我們先要悔改,包括了願意寬恕那些曾得罪過我們的人。主寬恕的手已敞開,但若我們拒絕去寬恕別人,就接不到主的禮物。主願意寬恕所有人,包括了曾傷害我們的人,只要他們也願意悔改,就能同得主的寬恕,那我們憑什麼不彼此寬恕呢?主是希望人們能彼此寛恕來達到最終的和解。

那麼要寬恕別人多少次呢?主說:「七十個七次。」也就是說,人要不斷的寛恕,因主對世人的愛也是沒間斷的。

## 真相與和解

不單個人之間的關係,可透過寬恕來化解紛爭去重建和諧關係,寬恕更要加進體制,因不少人受的傷害是源自制度的惡。

當權者和既得利益者曾利用體制賦予的特權行惡,當然要為此公開承認錯誤及作出彌補。但有些人因長久處不公義之下,受專制統治灌輸的意識形態影響,接受了維持不公義是對他們及對整個社會都是有利,即使自己的人類尊嚴也同被眨損,也曾反過來傷害過爭取改變的人。亦有些人站在前線負責操作不公義制度,雖沒刻意要傷害人,但把被規管的人視為無生命的檔案,不自覺間在執行職務時已直接傷害了很多人。

因此,當有機會為這社會建立相對公義的制度,我們必須設立能促進寛恕的程序去處理由過去制度的惡對社會所造成的傷害。這制度包括幾方面。(1) 公開真相:讓所有人記得制度的惡是如何發生,及人在這制度下是如何傷害人和被傷害。(2) 鼓勵寬恕:讓受傷害的人向行惡者送出寬恕的禮物。(3) 公開道歉:無論曾行惡的人是刻意與否,要以此來接過寬恕的禮物。(4) 作出補償:行惡者不能繼續從不義中得利,並盡可能彌補人們曾受的傷害。(5) 重建關係:寬恕為社會開啟新的開始,不是說以後再沒紛爭,但在互相尊重下,大家願意尋找和解的方案。

我希望能在香港見到這一天。
29 changes: 29 additions & 0 deletions 思考香港5/11--聆聽.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29 @@
# 11 聆聽

相信你一定有這經驗,對人說話的時候,那人好像是在聽著你說話,但最後發現他原來根本沒把你的話聽進去。當然,我們也常犯同樣的錯誤。俗語說「左耳入右耳出」就是這意思,因聽的人並沒有在聆聽。

聆聽不只是聽見別人的說話,而是我們抱持尊重講者的態度,不會預想講者將會說甚麼,主動地用心去明白講者的整個思路。即使我們最終未必會完全認同講者,但仍會在聆聽的過程中,嘗試了解他的觀點、訴求、目的、論據、情緒、假設、價值、信念等。在過程中,我們不會先作判斷,而是設身處地去明白講者所要表達的是甚麼,及為何他會這樣去表達。

抗爭者是為了建立一個更公義的社會而抗爭,當然抗爭者會有他們的一些想法,但在一個越益多元的社會,要判斷社會是否出現不公義、甚麼導致這些不公義、不公義的性質及程度、解決不公義的策略和方法等,都不會只有一種想法。若以為自己所想的必然是對的,那麼抗爭者可能最終會強化社會的不公義或製造另一些不公義,與他的初心違背。

因此,抗爭者在作出道德判斷前,必須學習先去聆聽,不單是社會中受不公義侵害的人,亦不止於其他抗爭者。我們也要聆聽那些支持維持社會不公義制度不變的人,甚至是當權者及既得利益者的說話。

## 快快聽慢慢說

人都是傾向懶惰的,要用心去聽別人說話,是極耗心神的,故聆聽是絕不容易的。也有時人為了表現自己、急於為自己辯護或要指出別人的錯誤,當聽見別人的一些話,就會條件反射地要自己說話來打斷別人。亦有時在聽別人說話時,因分心去想其他事,而沒聽到別人的話。未能聆聽,根源問題是人常以己為先。

聖經有句說話是「快快聽、慢慢說」,或能幫助我們學習怎樣去聆聽。要聆聽,第一步是要克服說的衝動,不要急於回應。能這樣做,是因我們願意放下自我,出於謙卑、善良和自我節制,尊重及關心講者的尊嚴和觀點,先去專心及耐心地聽別人要說的話。

要聽的,也不只是講者說的話,更要留意他的語氣和身體語言,就可聽見更多。在過程中,要與講者有眼神接觸,也可用一些問題來確認自己是否聽得準確。在作回應時,小心不要把注意力轉回到自己身上。

聆聽並不要求我們一定要同意別人的觀點,只是當我們能真正明白了別人的看法後,能抱持開放的態度去反思,再判斷是否接納或吸納他的想法。能聆聽,是會讓我們說得更好,因透過聆聽,即使不完全同意別人的觀點,在明白了更多後,要表達的觀面就能夠更全面。因此,聆聽是可以讓聽者與講者之間,建立起相互尊重的對話關係。

## 我在聽嗎?你在聽嗎?

聆聽之難,我完全明白。太太讀了我寫關於聆聽的文章後對我說:「你都無聆聽我講嘢!」我頓時啞口無言。如聖經說:「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卻由不得我。」我只能承認,當把道理寫出來,也願意實踐,但人始終有限,在不自覺間犯上自己叫人禁戒的錯誤。我只能立志透過不斷操練、不斷反省,望聆聽能力有一天可合格。

過去幾年,我也曾努力去聆聽那些反對以和平抗爭的方法去爭取香港民主的人。我不肯定聽見的是否全面和準確,但起碼在現時能力範圍內,這些是我聽見的不同理由:

「港人只希望改善經濟生活,穩定社會才是我們需要的。有沒有投票權不是那麼重要。」「香港一向是一個守法社會,鼓動人犯法去抗爭,會破壞香港的社會秩序和法治。」「民主與公義都是好的,但爭取也應用合法的方法,違法就是不對。」「中共現在那麼強大,港人沒機會從它手上爭取得到民主的,抗爭何用?」「富強中國是中國人的百年夢想,在中共帶領下中國現已站起來了,為何要反共?」「反中的人是被外國勢力利用了!」

我並不完全同意這些想法,但會先盡力明白這些想法背後的假設、價值和信念,再盡力去辯明為何在此時此地和平非暴力的抗爭是必須的。希望其他人也能聆聽。
27 changes: 27 additions & 0 deletions 思考香港5/12--信任.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27 @@
# 12 信任

信任涉及兩方面,一方面我是否得到別人的信賴,另一方面我是否願意相信別人。

要得人信任,最起碼是心裏沒有詭詐,不會存心欺騙別人。但能令別人選擇信靠你,是因你願意承擔責任,且即使在壓力下或面對巨大考驗,總能持續長久、堅決及忍耐地履行承諾,準時完成被交付的任務。在過程中,能保持高的透明度,和抱持誠實、正直及問責的態度,都能幫助爭取別人的信任。

反過來,你是否願意信任別人,則是其他人能否讓你相信他會信守承諾。若不信任一個人,就很難與他合作了。但若我們對一個人還未有充份認識,難以判斷他是否真的可靠,那麼是否應先信任他呢?這是一個不容易做的決定,但將心比心,我們也希望那些不太認識自己的人,不會設定過高的門檻,願意先信任,好讓我們有機會用實際行動去証明自己是可靠的。有了合作的經驗,就可一步步增強別人對自己的信任了。

不義的制度是需要很多人一起合作去爭取改變,才有機會成功的。但當權者是非常善於挑撥抗爭者之間的紛爭的,若抗爭者之間因著不同原因而缺乏相互信任,那就難以團結一致去挑戰當權者了。但如果抗爭者都能放下自我,透過合作去逐步建立起相互間的信任,同心地去爭取公義,由信任就能產生出足以改變未來的信心了。

## 化解猜疑

要得人信任,首要條件是誠實守信。但有時候即使你願意真誠待人,仍得不到別人信任,究其原因,是人與人之間必然存在各樣差異,導致對其他人有猜疑。若不適當處理這些猜疑,就會演變成不信任,甚至紛爭以至衝突。

別人可能不知道你所掌握的一些事實,或以為他自己所知道的事實必然是真確的,故認為你在弄虛作假。應對之法是冷靜不來,向他展示證據驗証事實的全面及真偽。高傲對著自卑、內歛對著外向、急燥對著温吞,性格差異也很容易引起誤解。應對之法是放下偏見,嘗試更客觀去真正認識別人。

也可能因各自位置不同,利益出現衝突。應對之法是跳出框框,找尋共贏方案。價值觀的差異是最難處理的,因涉及深層的信念,未必那麼容易找到調和方法。應對之法只能向對方坦誠地解說立場背後的信念與價值,即使未能爭取到對方認同,但起碼別人不會認為你是奸詐之徒。

同一道理,我們看別人時,也要嘗試了解大家之間的差異,究竟是在事實、情感、利益還是價值層面,並給予對方機會去減低差異或由差異所產生的分歧,那應能較容易相信別人。

無論是做一個可靠的人,或更願意去信任別人,都要付出很大努力。對基督徒來說,因神是信實的,我們要學效祂,所以要學習信任。

## 你也不是一個壞人

早期推動「佔中」時,我常會出席由不同團體攪的論壇解說「佔中」的理念。的而且確,公民抗命是不容易推銷的,犯法但非暴力卻是為了公義,雖有人支持,但在不少論壇亦踫到反對的人。有一次在論壇完了之後,一位看來是母親的女士走前來對我說:「你不應該教人犯法,但你看來也不像一個壞人。」聽到這話,我是感動的,她雖不認同我的看法,但起碼相信我不是為了私利。不過,經過這幾年的爭拗,在專制政權力壓下,社會分化越益嚴重,已再難聽到這樣的說話了。人更難同意彼此是可以不同意對方的,因不同意見者之間很難有互信。

過去幾年,我組織了多次政治行動,要與不同人合作,有佷多更是過去不認識的。他們只因認同我的信念和策略,主動聯絡我希望能幫一點忙。透過簡短會面,對他們難有充分認識,但只要不覺察有甚麼特別問題,我總會先信任他們,與他們一起開展工作。一些社運經驗豐富的朋友常勸戒我這樣做是否合適,因很容易被對手滲透。我的想法是,若沒有他們的幫忙,其實甚麼計劃都開展不起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滲透?當然,我也不是那麼天真,若在過程中發現對方有些不對頭的情況,自會修正大家的關係。事實在這幾年,我多了很多很多朋友。
Loading

0 comments on commit 524af5c

Please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