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mmit

Permalink
add Blog
Browse files Browse the repository at this point in the history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WncFht committed Dec 30, 2024
1 parent 8d13e52 commit 9973d73
Show file tree
Hide file tree
Showing 3 changed files with 142 additions and 89 deletions.
2 changes: 0 additions & 2 deletions docs/Blogs/index.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14,8 +14,6 @@ comments: false

{{ BEGIN_TOC }}

- "一些想法":
- 关于交流,信息,选择,焦虑 : posts/24-12-23
- "论文笔记":
- ULIP-2 : posts/ULIP-2
{{ END_TOC }}
87 changes: 0 additions & 87 deletions docs/Blogs/posts/24-12-23.md

This file was deleted.

142 changes: 142 additions & 0 deletions docs/Blogs/posts/24-12-30.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0,0 +1,142 @@
---
title: 信息
tags:
- Blog
categories:
date: 2024-12-21T17:21:30+08:00
modify: 2024-12-21T17:21:30+08:00
dir:
share: true
cdate: 2024-12-21
mdate: 2024-12-21
---

# 信息

最近的一些关于信息的想法。

下面我先举两个例子。

## 勇敢去做

我觉得我一直都是很直接的人。
举个例子,高三升大一的暑假,我在考虑要不要转专业。于是看遍了水源所有相关的帖子,问了很多学长学姐,整理了很多路径,知道了转专业要:
1. 很高的学积分
2. SE 看项目,CS 看学积分看国奖
3. 可以去打美赛,做 prp,写项目,刷课

也认识了很多厉害的人: xlb, 星爷,cl,Kinnari,鱼鱼。
知道了很多条路,刷课,进组,打 ACM,做开源,直博,转专业。

但是,再后来我便不想转专业了(不想上工科平台的金课)。虽然到头来还是没有转专业,但是却收获了不少。

## 多交流

一直感觉国内的教育不支持合作,强烈的竞争关系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

但是,最近才发现,正是那些你去帮助的过程中的交流,才能够让你更好的反思,产生新的想法。

比如在这个系列的文章中, [Open and open again--如何有极强的执行力?](https://zhuanlan.zhihu.com/p/13821739749),所谓的 open (作者意思应该是和他人交流)也只是摄入信息的一种。而正是因为与人交流往往会获得比较高质量的信息,所以呈现出来交流有很多 advantages。但实际上,是**优质的信息在发挥作用**

于是迅速和 [@Kinnari](https://github.com/kinnariyaMamaTanha/) 一起组建了一个社群,希望能够让大家一起讨论想法,迭代自己的工作流程,减小信息差。

> [!important]- 这里是群二维码
> ![qrcode.jpg](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WncFht/picture/main/picture/qrcode.jpg)
> [!important]- 这里是群规则
> - Background and Purpose:
> - 减小信息差,相互督促,促进反思
> - 让个体能够更好规划自己的路径,更及时地对大环境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 1. 邀请制
> 1. 想要来的可以加我好友。
> 2. 群内要求成员定期在群内发布个人想法,以达到交流的目的。
> 1. **希望你进群就能提供一份内容,并填到文档中,如果一天内未填写,我们将会把你踢出群**
> 3. 发布要求
> 1. 平台:个人博客,小红书,知乎,B 站
> 1. 在群里发布链接 + 简介
> 2. 类型:
> 1. 方法论
> 1. [工程思维和流式规划 - Kinnari's Site](https://kinnariyamamatanha.github.io/blogs/posts/project-thinking-and-stream-planing/)
> 2. 论文阅读
> 1. [OneLLM: One Framework to Align All Modalities with Language - Kinnari's Site](https://kinnariyamamatanha.github.io/blogs/posts/OneLLM/)
> 3. 学习心得
> 1. [CS61A 结课笔记、感想以及资源 - 哔哩哔哩](https://www.bilibili.com/opus/695384621485916166/?from=readlist)
> 4. 每周/月总结复盘
> 1. [2024-W49-12 - wnc 的咖啡馆](https://wncfht.github.io/notes/Summaries/2024/weekly/2024-W49-12/)
> 5. 笔记
> 1. [ICS hw10 - 东川路第一伊蕾娜](https://zhuanlan.zhihu.com/p/12724025910)
> 3. 原创,有自己的想法。
> 4. 提醒机制
> 1. 一个半月内不发布内容,提醒一次
> 2. 两个月内不发布,踢出
> 5. 群内规范:
> 1. 可以适度水群但不建议, 水多了禁言, 类似 abc 群的程度。
> 1. 可以回答问题
> 2. 分享自己看到的资料
> 6. 用在线文档来记录。
## 关于信息

实际上,上水源搜索,去跟他人交流都是信息输入的一环。

### 信息的质量

现代社会不缺优质信息,缺的是如何找到优质信息

![image.png](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WncFht/picture/main/20241230121524499.png)

如何远离低质量信息?我的一些通用的原则是:

- **越是大众的渠道信息噪音越高,信息质量越低,而小众的渠道或圈子质量比较高;**
- 忽略那些没有基本科学素养的人提供的信息,可以用一些基本的常识来测试某个人是否可信;
- 高质量的信息很多都不是免费的,为知识付费是一种科学的行为;
- 谨慎追热点,热点信息里包含了太多低质量的信息;

### 信息的获取方式

#### 主动

- 搜索引擎:Google 或者 Bing。
- AI: 使用 ChatGpt 进行搜索,或者提出 idea。
- 订阅:订阅最重要的是找到你认可的作者,然后订阅他们的公众号、邮件列表或频道(杂志、专栏或视频)。我的订阅策略是通过一些搜索渠道或他人推荐的方式先找到一批种子订阅号,之后通过这些号的推荐找到更多的作者。

#### 被动

- 算法推荐:现代互联网通过古老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以短视频和推荐信息流为主的信息产品,这类产品类似于减肥药,吃多了容易反弹。推荐算法一个很大的问题会制造出围绕使用者的信息茧房,也就是用户最终看到的都是自己喜欢看到的信息,信息单一化让使用者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信息,这对提升认知来说是个灾难。
- 社交信息流:社交是古老的被动获取信息的方式,比如你在朋友圈子或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些八卦的信息。这种信息获取方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封闭的圈子,如何破圈是关键。举例来说,你是一个程序员,你周围的人大多也是程序员,由于共同的思维方式,你得到的信息也大多是同一类,信息在平流层流动。如果你想了解一些投资的知识,很难找到金融圈的从业人员。我的解决方法是通过不断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来认识一些我重点关注领域的人,比如我在学习金融知识的时候会考取一些投资资格证,以及写一些和金融相关的文章,看起来是种很慢的方式,但效果却不错。另外写作是破圈的利器,作者很容易通过一篇文章破圈。

> [!note]+ 写作的好处
> - 写作是深度终身学习:当你阅读时,你是被动接受作者的观点,你的大脑并未全面调动起来去分析问题。而一篇文章,需要你耗费很多时间查阅资料,甚至数年的经验总结。当文章发表后,可以与读者互动而相互学习,这种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
> - 写作是高质量的社交:什么叫无效社交?在群里灌水很难让别人信任你。而一篇好的文章会让读者与作者建立更深度的连接。作者可以通过文章去影响别人,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那这篇文章就很有价值与影响力;
> - 写作能创造新的机会:在我写作的一些文章里,有一篇文章让我找到一个新领域的工作机会,有一篇文章让更有经验的人与我合作,有一些文章让别人信任我并给我推荐新的合作机会,有一些文章让我认识更多全国各地的朋友,这些都是无法用流量 (阅读量) 价值来衡量;
### 学习与信息的关系

学习某一领域知识时遵循 `自低向上` 的过程:

1. 因为一开始在该领域并不认识有该领域经验的人,也不知道读啥书比较合适,所以会先主动搜索该领域的一些文章先建立对该领域的 `轮廓认识`
2. 之后会关注一些该领域的公众号/知乎大V/邮件列表,甚至是看有没有Youtube相关的频道。
3. 待感觉对该领域有了一个 `比较全面的基本认识` 后,我会找一些相关书籍去系统性的学习该领域的理论知识。
4. 理论知识学完后找个场景去应用,去输出一些我自己内化该领域知识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认识对该领域有更深入认识的人。
5. 之后与这些人建立联系(包括平台私信、微信与邮件联系) ,做1对1的沟通,解决我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
6. 不断的重复该过程,可以加深我对该领域的认知。

## 一些由此引发出来的话题

### 不要焦虑

我觉得焦虑应该是信息摄入的问题,主要还是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

其实我是一直不怎么焦虑的人。但是,总是会遇到朋友来哭诉他们的焦虑。我是认为焦虑无用所以不焦虑,认为现状肯定有对应的原因,只要把对应的原因解决了就不会焦虑了。

### 定时反思

这个应该是信息输入以后的工作了。

在我看来,反思迭代是最为重要的技能之一。

但是具体的可能以后会另写一篇文章,不过在 [[24-12-29]] 这篇文章中也有提及。

## Reference

1.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进行自我提升 · BMPI](https://www.bmpi.dev/self/build-personal-knowledge-system/)

0 comments on commit 9973d73

Please sign in to comment.